經過生理活動力強、損耗大的夏天,人的氣血在秋天開始由外向裡收,外邊氣血相對不足,加上氣候乾燥,皮膚和黏膜水分加速蒸發,身體容易出現皮膚乾燥、咳嗽、喉嚨發炎、腫痛、口乾舌燥現象,在中醫稱之為「秋燥」,秋燥最易傷害嬌弱的肺系統(包括現代醫學的呼吸系統,口、鼻、肺臟及皮膚毛細孔);早晚溫差大,抵抗力較弱的人,很容易罹患感冒或舊疾復發。
秋季養生著重”養肺、滋陰、潤燥”, 中醫所說的「陰」是指人體的津液、血液。
-lndcnk.jpg)
飲食上要注意:
*多吃白色食物,滋陰潤肺又顧脾:例如銀耳、蓮子、蓮藕、豆漿、山藥、百合、梨
*少辛辣多酸甘:辛味食物蔥、薑、蒜、韭菜、辣椒會讓燥症加劇; 偏酸甘的水果能刺激唾液分泌助消化,如蘋果、檸檬、葡萄、柑橘類
*烹調方面以清蒸、煮、燉為主,減輕身體燥熱
-uhgzu0.jpg)

